牢记嘱托,艰苦卓绝,回望脱贫攻坚全过程,凉山打赢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战役。今天继续看凉山大地的新变化。
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程。凉山州紧紧围绕老百姓特别关注的交通、水利、电力、通信、农村能源基础建设,通过交通专项扶贫、实现“主动脉”畅、“毛细血管”通;通过水利专项扶贫,解决农业用水“最后一公里难题”;通过电力专项扶贫,推动电网在凉山延伸覆盖。
2020年6月30日,一条3.8公里长的公路修到了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村口,阿布洛哈村至拖觉镇的“金通工程”乡村客运班线也正式开通,宣告全国“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”成为历史。一条公路,不仅是一个村庄跨越天堑的梦想,也成为了凉山脱贫攻坚跨越艰难险阻,攻克难中之难、艰中之艰的缩影。
脱贫攻坚期间,我州聚焦产业脱贫目标精准施策,产业扶贫和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。这里是“全省苹果标准化发展的示范园区”越西现代农业(苹果)产业园的核心种植基地,占地面积约5000亩,产出的苹果远销北京、香港等各大城市。
园区采用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运营模式,把群众受益摆在突出位置,真正做到了“发展一个产业,造就一批能人,带动一片经济,引领一方群众”。在脱贫攻坚和易地搬迁任务完成后,园区又接续加强对当地群众的产业扶持,为群众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脱贫攻坚期间,我州积极实施健康扶贫、教育扶贫工程,扎实推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,全面解决基本医疗、义务教育、职业技能培训保障问题,解决群众后顾之忧。同时,将推进移风易俗、树立文明新风作为脱贫攻坚重要内容,通过建立文明新风激励奖励机制、开展互助评比等等,推动群众养成好习惯,形成好风气。
2020年,全州实现11个深度贫困县摘帽,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消除,农村群众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条件取得标志性成就,影响脱贫成色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特殊问题治理发生趋势性变化,铸就了“脱贫有多难、凉山有多拼”的脱贫攻坚精神。